离开树林,宋文远从安定门回城,他的去东首门大街的书铺给麦冬买书。
宋文远来北平加入锄奸小组时,军统给他的接头地点早被鬼子发现,今天过来买书,正好想看看,那个接头地点废了没有?
遇见书局大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书字,进门的人却不多。
宋文远走进去发现里面很安静,只有两三个上了年纪,穿着长衫的人在看书,罪恶值一般,反而是看店的伙计罪恶值为负。
伙计见有人进来,小心的往后面看了一眼,赶紧从柜台后面走出来,笑着招呼,“这位爷,您想买什么书?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,宋文远知道只要是系统判定罪恶值为负,那就说明这人肯定在为国而战,至于是哪方的不重要。
“伙计,我家妹妹年纪小,您这里有没有学生的课本?”
常大炮眼里划过一丝警惕,虽然堆着笑说:“客人放心,我们家书局虽然不大,但是书籍齐全,您先在这里坐会,我马上给你找。”
宋文远在靠近大门处的位置坐下,“辛苦,把初小、高小以及中学的书全部找出来,顺便找着强身健体的书籍。”
“好的!”
常大炮暗暗打量,发现宋文远没什么异动,这才转身去找书。
不一会,他提着打包好的书走出来,“这位客人,都给您打包好了,惠诚36法币!”
宋文远听到价格,忍不住在心底叹气,小鬼子是真不当人,巡逻一个月工资只有15块法币,买书都不够,要不是他手段灵活,三人吃饭都成问题。
他付完钱准备离开,书局里间突然打开,一个20岁左右穿着旗袍的姑娘被掌柜送了出来。
宋文远看了一眼,眼里闪过一丝惊艳,精致的五官,加上恰到好处的装饰,在灰扑扑的北平城里相当亮眼。
他下意识的开了罪恶之眼,果然罪恶值为负。
姑娘同时看了宋文远一眼,随即压低帽子,低头走了出去。
宋文远也没在意,他没兴趣打探别人的身份,这年头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,不如老老实实干自己的事。
回到家,麦冬看着一大摞书很高兴,她翻了翻,抽出一本日语书籍,不解的问,“大哥,怎么还有鬼子的书?”
宋文远拿起来看了看,冷哼道:“这是今年最新出的学生用书,小鬼子这是想从思想上给孩子洗脑,
你只需要学前面的认字部门,后面的没必要看。
桔梗不解,“大哥,咱们是华国人,有必要学鬼子话吗?”
“当然,会鬼子话才不会被鬼子欺负,至少知道他们的企图。”
麦冬点头说:“大哥,我会把二哥教会的。”
“大哥相信你!”宋文远知道麦冬聪明,其实桔梗也不差,只是从小练武,不喜欢动脑子。
晚饭过后,宋文远又离开了院子,虽然现在有300多点罪恶值,可是每个星期都会刷新的词条真的很香,
他要抓住一切时间,争取搞到更多的罪恶值,否则万一像第二次一样,出了好东西买不起,他会心疼死的。
这次宋文远把目光放在了内三区,反正离的不远,要不然老是给内五区找麻烦容易出事。
渝都军统局本部,毛奇伍拿着电文走进办公室,“局座,华北区急电。”
戴春风停下手中的笔,揉了揉太阳穴,“说吧,又出了什么事?”
“局座,华北区曾区长来电,李良死了。”
“真的?”戴春风起身,神情有些兴奋,“没想到曾绪宁无心插柳的抗日杀奸团居然这么厉害,
北平站半瘫痪的情况下,他居然看着一群没没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完成了任务,
不错,非常不错,给曾绪宁回电,必须嘉奖他们,另外,提醒他,一定要的抗日杀奸团的掌控权握在我们手里。”
毛奇伍见戴春风越说越激动,忍不住解释,“局座,曾区长电文说,杀人的不是他们,
虽然他们做了完全的准备,但是因为武器没有到位,最后并没有动手,只看到李良被打死。”
“那是谁杀的?”
毛奇伍翻到另外一张电文,“特训班吴敬忠来电,铁犁早上5点30分来电,说是他杀的李良。”
戴春风看着吴敬忠的电文,怎么看怎么不信,宋文远的行动能力有多差,那是整个青浦和临澧特训班近3000学员和教官公认的,
曾绪宁的手下完不成的任务,宋文远就能完成?
“能证实吗?”
毛奇伍说:“早上我接到吴敬忠电文后多方打探,都没有办法证实,不过收到曾区长电文后,勉强能对的上,
李良的死亡时间是早上4点左右,铁犁是第一个汇报的,
另外铁犁描述的刺杀手段和画面,跟曾绪宁的手下上报的一致。
如果这一切是真的,问题出现了,铁犁是怎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,把射击水平提上来的?”
戴春风又头疼起来,他想让北平站核实铁犁的情况,可是北平站情报科长还没有到位,
曾绪宁到是有机会,可是他不想让抗日杀奸团接触到军统机密,这些人没受过专业培训,不值得相信。
“刚任命的北平站情报科长刘杰出发了吗?”
毛奇伍想都不想的说:“刘杰昨天刚出发。”
戴春风苦恼的说:“刘杰也是青浦出身,和宋文远也认识,真是个麻烦事,
这样吧,你安排个老手带着密码本去一趟北平,秘密观察观察宋文远的情况,如果他真的没问题,就把密码本给他,建立个局本部的联系。
记住,这个人身手一定要好,万一是小鬼子的圈套,至少能逃出来。”
如果宋文远真的能在300米左右,视线不佳的情况下击杀敌人,那他的行动能力就是军统的一把尖刀,为了这把刀,他愿意冒险。
毛奇伍想了想,“局座,要不让老六去一趟?正好他这段时间在休养。”
“可以,老六是复兴社的老人,青浦班的教官,对宋文远熟悉,身手又好,他去再合适不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