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乐文小说网 > 刚到乌江,项羽他后悔了 > 第220章 盛世的基石与潜藏的危机

第220章 盛世的基石与潜藏的危机

北伐的胜利如同一场甘霖,彻底洗去了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空多年的战争阴云。大楚帝国迎来了它建立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和平时期。从长安到江淮,从关中到齐鲁,广袤的疆域之内,一片欣欣向荣。

项乐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一场军事上的胜利,并不代表一个帝国的真正稳固。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

他将全部的精力,都投入到了帝国的内部建设之中。一场场深刻的、旨在为这个新生帝国奠定万世基业的改革,在未央宫的灯火下,被一项项地制定出来。

第一项改革,便是土地。

“职分田”与“永业田”制度,在经过了朝堂大辩论和《开拓令》的初步实践之后,被正式以法律的形式,确立了下来。一部名为《大楚田亩法》的法典,被迅速地颁行天下。

无数由长安学宫培养出来的年轻官员,被派往帝国的各个郡县。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,那就是,清丈田亩,核定户籍,将这部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法典,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。

这项改革,无疑是触动了旧有利益集团最核心的奶酪。

在北方,因为韩信的败亡,那些心怀故国的世家旧贵早己被连根拔起,新政的推行,相对顺利。

但在南方,尤其是在那,刚刚被纳入帝国版图不久的荆楚与巴蜀之地。这项改革,却遇到了,前所未有的阻力。

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,表面上,对朝廷派来的官员,毕恭毕敬。但背地里,却用各种阳奉阴违的手段,抵制着新政的推行。他们或虚报田亩,或隐匿人口,或煽动百姓,对抗官府。

一时间,南方的局势,变得暗流汹涌。

第二项改革,则是官制。

项乐,深知,一个帝国的长治久安,离不开一个高效而廉洁的官僚体系。

他,废除了秦汉以来的“察举制”与“征辟制”的弊端。他,正式创立了一种,全新的,以考试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制度。

——“科举”。

他下令,在长安、江淮、临淄三地,设立国家级的学宫。并鼓励各郡县,开办地方官学。

凡,大楚子民,无论出身,无论贫富,皆可入学。

凡,学业有成者,皆可,通过,一年一度的郡试、州试,乃至,三年一度的京城会试,来获取,入朝为官的资格。

“——朕要让,天下间,所有的寒门士子,都看到一条,可以,凭借自己的才学,而平步青云的通天大道!”

“——朕也要让,那些,只懂得,依靠祖荫,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,都明白一个道理。”

“——在这个,崭新的帝国里。唯有,真正的才干,才是,安身立命的

——唯一资本!”

这项制度的颁布,在天下间,掀起了轩然大波!

无数,出身寒门的读书人,为此,欢欣鼓舞,奔走相告!他们,将项乐,视为,千古未有之圣君!

而那些,习惯了,依靠家世和人脉,来垄断官场之路的世家大族,则对此,恨之入骨。他们,将项乐,视为,破坏传统,颠覆礼乐的

——头号公敌。

第三项改革,是军事。

北伐的胜利,虽然辉煌。但,也暴露出了,楚军在面对复杂地形和诡异战术时的一些不足。

项乐,下令,在长安城外,设立“皇家军事学院”。

由,他亲自,担任第一任山长。

学院,不仅,招收那些,在战争中,立下功劳的青年将领。更,破天荒地,设立了多个,前所未有的“科系”。

——有,专门研究,如何运用骑兵,进行大范围穿插、迂回的“骑兵科”。

——有,专门研究,如何,在山地、水网等复杂环境下作战的“特种作战科”。

——有,专门负责,武器研发与战术配合的“军械科”。

——甚至,还有一个,由张良和陈平,亲自负责的,专门研究,如何运用情报、舆论、心理等手段,来进行“超限战”的

——“谋略科”。

而,那位,曾经的兵仙韩信。

则,出人意料地,被项乐,任命为,这所军事学院的

——名誉教习。

他,虽然,没有实权。

但,他那,一生用兵的经验与教训,都被项乐,要求,尽数写下,编纂成册。成为了,军事学院内,所有学员的

——必修课。

项乐,正在用一种,超越时代的方式。将“战争”,从一种,依赖于将领个人天才的“艺术”。

变成了一门,可以被,系统地,学习、研究、并且,传承下去的

——“科学”。

一项项,石破天惊的改革,从长安,推向了整个帝国。

它们,如同一柄柄,锋利的手术刀,正在,为这个,刚刚结束了百年战乱的古老国度,进行着一场,刮骨疗毒般的

——深刻变革。

整个帝国,都在,这种变革的阵痛中,焕发出了,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
然而,就在,所有人都以为,一个,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,即将到来之时。

一场,突如其来的危机,却在,所有人,都意想不到的地方,悄然

——爆发。

蜀郡,成都,都护府。

年迈的都护项伯,正一脸愁容地,看着手中,那份,由各地,呈报上来的

——“民乱”奏疏。

“青城县,有刁民,聚众冲击官府,焚烧田亩清册,带头者,己被就地正法”

“岷山郡,有山匪,勾结地方豪强,公然袭击朝廷税吏,抢夺税粮”

“涪水县,有百姓,听信谣言,以为朝廷将要加征重税,遂,爆发大规模骚乱”

短短半个月之内。

类似的奏疏,己经,堆满了他的整个桌案。

整个巴蜀之地,仿佛,变成了一个,巨大的火药桶。

一点就着。

“都护大人。”一名,从长安派来的年轻官员,面带忧色地说道。“下官以为,此事,必有蹊le跷!这些民乱,爆发的时间,太过集中。背后,必然,有幕后黑手,在煽动!”

项伯,何尝,不知道这一点。

但,他,又能如何?

他,手中的三万驻军,要镇守整个蜀郡,本就,捉襟见肘。

如今,各地,烽烟西起。他,更是,分身乏术。

而且,他,投鼠忌器。

他,害怕,自己,一旦,动用大军,进行铁腕镇压。会,激起,更大规模的民变。

届时,事情,将彻底,无法收拾。

他,只能,用一种,和稀泥的方式。

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

希望,能将事态,控制在,一个,可控的范围之内。

等待,长安的

——援兵。

然而,他,并不知道。

他,这种,优柔寡断的“怀柔”政策。

在,他那,隐藏在黑暗中的对手看来。

却是一种,再明显不过的

——软弱。

一张,针对他的,更加,致命的

——大网,己经,悄然,张开。

这天夜里。

项伯,在处理完,一天的公务之后。拖着疲惫的身体,返回了,自己的寝宫。

他,屏退了左右。

准备,就寝。

然而,就在他,刚刚,吹熄了蜡烛,躺倒在床榻之上时。

一股,极其,淡雅,却又,极其,诡异的

——兰花香气,突然,从,房间的阴影角落里,飘散而出。

项伯,心中,猛地一凛!

他,刚想,开口呼救!

一道,如同鬼魅般的白色身影,己经,无声无息地,出现在了他的床前。

一柄,冰冷的,淬了剧毒的匕首。

也,轻轻地,抵在了他的

——咽喉之上。

“——项都护。”

一个,如同,午夜幽兰般,清冷,而又,致命的女子声音,在他的耳边,幽幽响起。

“——我家主人,想请您

——下去,喝杯茶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